跨学科学术交流,能带来不同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的碰撞,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响应时代号召,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增强必赢中国官方网站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必赢中国官方网站研究生会在必赢中国官方网站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以“聚焦双碳目标,共谋绿色发展”为主题,面向华中地区各大高校开展跨学科学术论坛活动。本论坛融合我校能源材料、国土资源、城乡建设、测绘遥感等几大学科群,从能源材料、监测核算、绿色城市等多角度探讨“双碳”工作,力求搭建一个紧跟时事热点,聚焦国家发展的高起点、多领域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广大研究生对“双碳”目标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知,从而在研究和学习中取得显著突破。
这期推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个分会场分享嘉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认识一下优秀的TA们吧!
分会场一
发展低碳能源,智造高新材料
腾讯会议ID:763-258-561
嘉宾一:杨飞燕
报告题目:镍催化非活化烯烃的分子内不对称还原Heck反应
嘉宾介绍:杨飞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王川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镍催化不对称还原Heck反应、镍催化亲电试剂的偶联反应。曾获2021年苏州育才奖学金。
报告简介:还原Heck反应是有机化学里面构建饱和C-C键的重要方法,在天然产物合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Cacchi和Umani-Ronchi就分别发展了钯和镍催化的还原Heck反应。近些年来,人们使用钯、铜等过渡金属催化剂实现了对多种烯烃的还原Heck反应,并且使用钯催化剂在不对称的还原Heck反应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相对于金属钯,镍金属具有丰度高、成本低廉等优势,近些年来金属镍已被报道为一种有效的反应催化剂。但镍催化下对映选择性的还原Heck反应却十分少见,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周建荣教授在2017年报道过一例芳基氯代物对富电子吲哚环的不对称的还原Heck反应。而我的工作是使用镍催化实现非活化1,1-二取代烯烃的分子内的不对称还原Heck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季碳手性中心的环状化合物,并在此反应中取得了优异的不对称诱导效果。
嘉宾二:郭文静
报告题目:阻转异构硝酮的催化不对称合成:轴向手性的多功能中间体
嘉宾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顾振华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金属催化、合成方法学、轴手性化合物的构建。
报告简介:绿色化学以“原子经济性”为原则,研究如何在产生目标化合物的过程中充分提高反应效率,简化反应流程,从源头到产物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发展高效率低载量的催化体系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本研究报告了一种廉价金属铜催化的高碘盐不对称开环反应,使用低载量的催化剂进行了肟酯的高对映选择性氮芳基化反应,提供了一种阻转异构硝酮高效合成的方案。反应得到的光学活性的硝酮是一种通用的化学中间体,可将其进一步转化为多种功能化的有机骨架,包括但不局限于:芳基羟胺,苯并杂环,吲哚,手性苯胺,氮杂环化合物等。
嘉宾三:万旭昊
报告题目:机器学习加速的多场多尺度模拟在双碳时代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嘉宾介绍:万旭昊,必赢中国官方网站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机器学习、计算模拟与电工新技术。至今共发表SCI及EI论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总引用五百余次,H-Index12。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提名,学术创新二等奖,学业一等奖学金,长江电力奖学金等。
报告简介:“双碳”与“一带一路”规划提出了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伟大愿景,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广“特高压”、“超高压”发输配技术,加快不同地区电网高效低成本互联,促进电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超特高压电力系统各种高压电气设备中,气体绝缘介质由于其寿命长、运行安全性高、配置灵活、维修简单、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小的诸多优点,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绝缘介质。考虑到要将新型环保绝缘气体介质应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不仅需要满足绝缘能力、液化温度等条件,气体介质与现有的各种电工设备内部表面的相容性也是决定其能否最终实际应用的重要标准。在此,依靠机器学习辅助的多场多尺度模拟,提出了新型环保绝缘介质的相容性模拟评估策略及设计方向。
分会场二
监测核算排放,助力“双碳”目标
腾讯会议ID:677-882-811
嘉宾四:史天奇
报告题目:基于遥感监测实现近实时的碳通量播报
嘉宾介绍:史天奇,必赢中国官方网站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龚威教授,研究方向为遥感碳计量。已发表SCI论文3篇。获得过必赢中国官方网站研究生学术创新二等奖、于刚宋晓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报告简介:2020年,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我国的“双碳”目标。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排放清单统计法可以在大尺度区域对碳排放进行粗略化评估,但无法提供高时效、高精度的企业级碳排放核查信息。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实时的温室气体浓度分布数据,根据小尺度扩散模型可实现碳通量近实时计算。本报告介绍了目前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系统、无人机Aircore系统、机载传感器以及高光谱卫星实现企业级CO2/CH4排放监测的原理以及应用案例,其获取排放源的定位以及定量化数据将助力监督政策的制定,促进企业的绿色清洁能源转换升级。
嘉宾五:王珊斯
报告题目:中国大气污染区域传输现状及未来预估
嘉宾介绍:王珊斯,必赢中国官方网站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016级硕士研究生,现为必赢中国官方网站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22届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李四维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大气数值模型和大气污染控制。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
报告简介: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空气质量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厘清大气污染区域传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用遥感观测了历史污染传输趋势,用数值模拟预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CMIP6模式集合构建了大尺度污染传输模型,发现了协同减排对PM2.5远距离输送的显著影响;同时也对比了未来不同气候和排放情景下区域传输对PM2.5污染的贡献,量化了减污与气候友好型政策对未来污染物跨界输送的显著影响,以及可观的协同收益。
嘉宾六:谢怡凡
报告题目: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银川市为例
嘉宾介绍:谢怡凡,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现为必赢中国官方网站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刘耀林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
报告简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监测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估算区域碳源、汇的重要因子,估算植被NPP并揭示其演变特征以及对自然人文因子的响应对于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银川市为例,基于CASA模型结合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气候,土地利用等数据估算研究区2015-2021年不同季度植被NPP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揭示自然因子,人类活动以及土地利用对植被NPP的非线性响应和阈值效应。以期为区域碳监测与管理的评估、动态变化监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分会场三
创新绿色城市,保障人居安全
腾讯会议ID:678-717-500
嘉宾七:李佳
报告题目: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嘉宾介绍:必赢中国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焦利民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土地利用政策、土地绿色低碳利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SCI/CSSCI论文5篇。
报告简介:长期以来以划拨和协议为主导的非市场化供地方式使得工业用地成为中国重要的碳排放源头,给生态环境、能源消耗等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为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新常态,中国提出了宏大的“双碳”目标。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否充分发挥工业用地高效配置在生态文明建设、碳减排方面的作用,将关系到中国能否如期实现碳减排目标。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理论框架,以中国2008-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计量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并针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工业用地配置助力碳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嘉宾八:张苗苗
报告题目:基于日常生活圈的城市绿色廊道构建——以武汉市为例
嘉宾介绍:张苗苗,必赢中国官方网站资源环境监测与规划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何建华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生态网络研究。
报告简介:城市绿色廊道是连接城市蓝绿空间的重要纽带,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生活圈是城市区域需求的基本单位,虽然对城市绿色廊道的识别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少有研究从日常生活圈的视角关注城市居民对蓝绿空间的需求。此外,日常生活圈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了蓝绿空间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将其融入绿色廊道构建。本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一种考虑3种日常生活圈构建绿色廊道的改进方法,并将日常生活圈中影响绿地稳定性的社会经济因素融入到绿廊建设中。
11月26日!大家快来与各位优秀的分享嘉宾相聚于这场学术盛宴~我们与你!不见不散!
文本:罗 芳
供图:各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