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学术科研

【资环】史培军院士畅谈综合自然灾害抗御的理论与实践

  11月23日上午,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楼报告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史培军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综合自然灾害抗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的学术报告。报告聚焦综合自然灾害抗御的理论探讨和理论实践两大方面,交流探讨了地理学在综合自然灾害防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史培军院士指出自然灾害是人地关系的产物,防灾减灾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课题。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达到现代化,使人民的生命得到更高的保障,是“十四五”期间地理学的主要战场之一。史院士从综合风险防范的基本概念切入,详细解读了灾、害、风险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出地理学应发挥“定量化”和“综合性”的学科优势,重点关注灾害和风险研究。

接着,史培军院士从灾害系统、灾害形成过程、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巨灾系统、灾害风险区划、综合风险防范模式七个方面对综合自然灾害抗御的理论进行了详细讲解。史院士认为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灾害形成的非动力学过程使其具备不可预报性,将非系统动力学因素定量化研究,提高设防、评估损失、预报风险,才是应对灾害的方法。

随后,史培军院士对综合自然灾害抗御的理论实践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凝聚力模式以及综合减灾优化三个维度的研究实践。其中,对于快速城镇化风险综合防范问题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探讨,分别在2014年和2020年刊登于《Nature》。

最后,史培军院士呼吁发展灾害风险科学,希望这门科学能更多的为人类服务。在回答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时,史院士鼓舞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一是要敢于“无中生有”,做“求异者”,从否定中得出肯定的结果;二要有责任感,在重大是非面前敢为人先,顶起责任寻找参与的机会;三要扎实推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提高英文表达能力。报告到此圆满结束。


文本:刘玮

供图: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