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
English
学院新闻
学院教授召集的“新型地图(集)工程设计与编制”期刊专辑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1-01-27     发布者:任福         审核者:     浏览次数:


“地载万物,图绘百科”。为展示我国地图学领域在地图(集)设计与编制方向上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等研究进展,推动信息技术时代下地图(集)的继承和创新,院长杜清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咏研究员作为召集人,学院任福教授和黄丽娜副教授作为联系人,组织《测绘地理信息》期刊的“新型地图(集)工程设计与编制”专辑已正式发布。

地图(集)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是地图科学研究的主阵地,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百科全书"。在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技术变革为地图制图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手段,同时也带来了新时期的挑战。因此,专辑围绕新型地图(集)工程设计与编制主题全面展开,展示我国地图学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成果,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两位地图学院士发表文章

王家耀院士撰写了题为《地图集: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的文章,论述了地图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演进发展规律和地图集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由"感知的地理世界""重构的地理世界"再到"认知的地理世界"、指导行动并反馈信息的"双向"转变的认知模式,论述地图集作为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的作用;郭仁忠院士撰写了题为《泛地图学理论研究框架》的文章,提出现有地图学理论无法引领和指导当代的地图实践,地图学理论亟待"突围"。应从地图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泛地图的对象空间理论、表达维度模型,以及表达机制与方法,构建适应新环境背景,满足地图新视角、新思维、新制图需求的泛地图学理论框架,以适应地图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二)“北上广深”等制图重点城市全覆盖

专辑覆盖面广,文章作者来自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北至内蒙古,南至广东,西至云南,东至江苏,覆盖多个城市。其中有6篇文章分别来自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网络信息体系技术院重点实验室、中国地图出版社和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有1篇文章来自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有2篇文章的来自深圳的深圳大学;有3篇文章来自广州的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广东省地图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三)每篇论文紧扣主题,标题都带地图

专辑中的32篇文章,标题中均含有“地图”关键词,从地图科学的角度出发,紧扣主题展开研究。覆盖地图学的理论认知、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地图符号设计、可视化研究、技术算法、快速制图、出版发布、实践应用等方方面面。

(四)产学研用政领域全线贯通

专辑内容层次结构丰富,全线贯通“产学研用政”。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科学研究、学校教育、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并且进一步加强应用与实现,探讨了地图专题内容的信息增强,智慧城市的城市空间三维地图等实际应用问题。

专辑共分为高端论坛和技术研究两大版块。

高端论坛有4篇文章,从理论层面上对地图科学的演化发展规律进行剖析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地图集成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兴旺发达,地图学理论亟待"突围",需要构建适应新环境背景的泛地图学理论框架;同时从应用层面上进行研究创新,阐述综合性城市地图集适应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向,从内容体系、制图表达和工艺集成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以及对地名文化的制图过程和信息挖掘,为区域地名管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知识支撑。

技术研究有28篇文章,围绕主题多视角多维度开展地图学研究。从空间尺度上看,制图区域从粤港澳大湾区到城市范围再到室内地图,且覆盖深圳、广州、重庆等重点城市;从地图集上看,涉及港航地图集、城市地图集、历史地图集等多类近十本图集;从地图类型上看,既有传统专题地图的创新研究与综合应用,也包括如跨媒介地图集、增强现实地图、裸眼3D光栅地图等新型地图的研究动态;从地图制图过程上看,涵盖了从空间认知、内容构建、技术实现、表达设计到出版发布的全过程。

专辑立足学科动态、理论结合实践,旨在展现我国地图学的发展趋向,推动地图学理论与方法创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专辑网址:

http://chxg.cbpt.cnki.net/WKC/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chxg


徐轶姝 供稿